编者按:
奋楫争先,勇往直前。自2023年8月起,广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深入开展“苦干实干、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性好、实效突出的典型案例。现开设专栏,推介近期评出的今年第一、二季度典型案例,供各地各单位交流借鉴,汲取榜样力量,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奋力谱写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围绕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总体要求,立足茂名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鲜明的实际,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碳标签试点建设工作,为当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支撑。在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特色产业中,沉香叶茶、荔枝鲜果、龙眼鲜果、沉香线香、罗非鱼、三华李、化橘红胎片、化橘红丝等8个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省首批农产品“广东碳标签”认证,为全省农业低碳发展树立了标杆。
强化政策引领
因地制宜推动碳标签试点建设
针对产业分布广泛、发展基础不一的现状,茂名市率先在全省市级层面制定《茂名市碳标签试点建设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国家“双碳”战略为指引,将碳标签评价与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全市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
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茂名市计划到2025年底前完成6个代表性农产品的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动1类农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发布;到2027年底,力争完成12个本地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动不少于2类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发布,实现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提升。
白木香叶茶产品及碳标签标识证书
祥云香产品及碳标签标识证书
深入调研论证
先行先试开展农业领域碳足迹认证
为保障碳标签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茂名市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对“五棵树一条鱼”特色产业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资料分析以及相关行业部门间交流座谈,全面掌握代表性企业的生产与碳排放管理水平现状。成功举办“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宣贯会,向近四十名重点农业企业和产业协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农业低碳发展工作进展及碳足迹评价的重要性。
茂名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广东省环境科学院、茂名市环境技术中心,开展6轮次以上现场调研,涉及相关企业及农户20余家。基于对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出口贸易、生产工艺排放及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明确首批参与农产品碳足迹评价的8个示范产品。试点企业及相关农户积极配合数据收集与核验工作,为产品碳足迹准确核算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橘红丝条产品及碳标签标识证书
注重创新驱动
推行高效可复制的碳标签认证模式
在试点工作中,茂名市积极探索高效碳标签认证模式,编制《茂名市碳标签操作指南》,为企业在申请和使用“广东碳标签”时提供明确操作指引。
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优势,茂名市积极探索淡水养殖罗非鱼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推动国内首个《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淡水养殖罗非鱼产品》团体标准发布。通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全市乃至全省碳标签推广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创新示范。
荔枝鲜果产品及碳标签标识证书
加强宣传推广
积极助力广东碳标签应用
2025年1月14日,茂名市成功举办特色农产品碳标签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海龙,时任新澳彩资料 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洪建武,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黄仙明共同为8种特色农产品颁发全省农业领域首批“广东碳标签”证书,产品涵盖茶叶、鲜果、南药、香料、淡水养殖产品等多个品类。其中,南药、香料品类认证为全国首创,实现该领域碳足迹认证零的突破。经测算,获证鲜果类产品碳排放处于全国同类产品低位,尤其是龙眼产品通过病虫害防治精准管理有效减少因农药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在水果类产品中达到低碳领先水平。
碳标签的引入帮助企业和农户清晰掌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为其在种养殖、加工管理等方面提供低碳转型建议,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绿色低碳产品应用场景,支撑了茂名市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与“百千万工程”协同增效。
龙眼鲜果产品及碳标签标识证书
展望未来,茂名市将继续秉承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和完善碳标签实施体系,扩大本地碳足迹建设试点,推动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创新性的试点产品碳标签,为全面有效助力激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更多“茂名方案”和“茂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