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检验东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联动合作框架协议落实成效,确保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水环境安全,在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指导下,由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联合东莞、惠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同开展的“2025年东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联合演练”于9月29日下午在深莞交界(东莞侧)处圆满落幕。
本次联合演练突出联动应急监测实战能力建设,全面检验了流域各驻市站在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中的快速响应、指挥协调和应急监测能力,为东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深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十五运会赛事顺利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跨区联动,彰显协同响应“高效能”
本次演练模拟以东江一级支流石马河流域、深莞交界区域某金属表面处理公司突发火灾事故,导致含重金属、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消防废水流入石马河,可能威胁下游水质安全为背景。事件发生后,东莞、深圳、惠州驻市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属地为主、统一指挥、上下协同、流域联动”原则,迅速调集应急监测队伍与装备赶赴现场。从演练初期,东莞站落实属地响应,到深圳、惠州驻市站驰援,2小时内,三地驻市站共调集监测人员41人次、监测设备25台套、监测车辆11部,赶赴事发现场。演练过程中,各驻市按照“四快三准两稳一必须”应急要求紧密协作,高效联动,为同筑东江流域应急防线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突出实战化导向,锤炼应急监测“真功夫”
本次演练采用“无脚本、无预告、无预演”的实战化模式,更加注重未知条件下的实战能力检验。演练中,各应急监测队伍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成立现场联合指挥部,完善应急监测方案。现场监测组在可能受影响河段开展水样采集;实验分析组开展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的现场分析。本次演练,所有现场检测水质样品,均采取“盲样”形式,考验分析人员的技术功底和现场压力下的快速检测能力。所有监测数据,经现场局域网络共享至所有监测人员,综合应急组同步编制应急监测快报,报送至联合指挥部,为研判污染态势和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第一手数据与技术支撑。
强化信息支撑,提升处置决策“精准度”
本次演练依托“省环境应急系统”平台,结合气象、水文数据、实时水质监测数据及污染源清单数据,通过平台智能模型,快速预测污染团移动轨迹和影响范围,为污染物态势分析提供了科学参考。此外,演练现场构建了“信息同步、行动同步、决策同步”的流域应急监测工作模式,确保上下游、左右岸监测数据准确一致。信息化手段的深度应用,使得应急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大幅提升了反应的精准度和效率,为应对真实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应急响应“桥头堡”
演练期间,党员同志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本次演练不仅是对应急监测技术与能力的全面展示,更是对队伍意志与信念的深度锤炼。在这场实战化演练中,全体党员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无论是在现场采样、分析检测环节,还是在数据评估与信息报送等关键岗位,党员始终挺在一线,履职尽责。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辛勤付出,为演练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聚合力,苦干实干建新功”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应急监测队伍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形象。
此次演练全面检验了东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的有效性,锻炼了队伍,规范了流程,全面提升了流域内应急监测力量协同效能。下一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继续会同东江流域各驻市站,以高效应对流域内突发环境事件为核心要务,深入推进“一河一策一图”应用,共同织密东江流域水环境安全防护网,为全运会水质安全保障和跨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有效保障。